成功見證

113首宇地政士上榜學員蘇○潔

上榜經驗談

非本科系,一次考取!

備考背景

(一)第一次準備國考
(二)畢業科系:都市計畫
(三)家裡無人從事地政相關職業。

希望可以給跟我一樣完全從0開始學的人一些鼓勵,我們真的可以做到的!

二、備考時長

112年7月~113年6月全職考生,但中間該玩的還是有玩,若扣除非讀書時間,大約是準備了10個月左右。

三、準備策略

(一)教材選擇

身為一個地政菜鳥,深知靠自己絕對考不上,確定要考試後第一件事,就是瘋狂搜尋網路上各家補習班,加上身邊有朋友推薦,最後就選擇了「基哥」首宇數位文化。

只能說基哥真的超猛!邊上課都會邊想:天啊這些錢真的都該基哥賺耶,太強了吧!太會教了吧!?除了補習班的教材外 只有買一本,陳立夫老師的土地法規,後來發現把法條全部印出來也沒在翻這本了,推薦一定要印,可以在上面寫筆記,字也比較大更好閱讀。


(二)大方向準備

先從土地法、土稅、民法這三科開始,後來是:
土登>遺贈稅法+稅捐稽徵法>信託法>地政士法(這些都是會比較晚上架的課程)。

也覺得這樣的順序讀下來是挺順的,每一科目都至少從頭到尾上過4-5輪,重要的章節6-7輪,歷屆試題精解+考前衝刺+考前提註都上過3輪,這時候就覺得線上的課程根本是福音,可以自己掌握上課的時間跟節奏,想停就停,寫筆記可以不用怕時間不夠,聽不懂就一直倒退聽,有夠方便,加上因為本人講話很快,平常看劇也都兩倍速,感覺在上課的優勢是可以開倍速,省超級多時間。

⭐️第一輪(1.5倍速看)
先打個底(加上作課程筆記),其實讀完第一輪 腦中的知識都還是散的,有種讀了又好像沒讀的感覺,這也是花最多時間的一輪,全部上完第一輪還重新再做了一次重點整理。

⭐️第二輪(1.75倍速看)
就是純理解跟會思考與其他部分的關聯,這時候就不會再做筆記,會在上完課後,看之前寫的筆記複習。

⭐️第三輪(2倍速看)
會非常非常有感所有的東西都串起來了!有種茅塞頓開身體通暢的感覺 覺得超爽。

還在後來發現一個新招!學完一個章節後,蓋上課本 畫「心智圖」,把章節的邏輯架構刻在心裏可以記很深。


⭐️第四-五輪(2倍速看)
這時候會覺得自己真的有吸收進去了,再加深印象和把當初沒注意到的小地方補足,也發現第一輪做的重點有很多需要補充的地方,所以自己再做一份筆記,但後來打完也沒在看,跑去看基哥的考前提註就好了,還會邊練習題目搭配。

(三)各科目準備

1. 土地法

是個非常龐大的一科,裡面涵蓋的法條也很多,讀的超吃力,除了基本的土地法還有土地徵收條例、平均地權條例、市地重劃實施辦法。

但,不管如何一定要把握地政士法。

其他法條就像法餐難以親近 花多錢可能還吃不飽,那地政士法就是巷口乾麵店,親民的在地美食,你只要有把錢付夠,絕對吃得飽還很好吃,地政士法那題我拿到23分,已經要喜極而泣了,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反饋!

四題裡面必出一題,這個cp值真的比101還要高了,一定要拿下它,全文背誦,做夢都繼續背。

推薦畫表格整理重點!


2.土地稅法

這科讀起來不能說是巷口乾麵,大概算是那種好吃的網美義大利麵店,已經是四科裡面數一數二的好讀了。

也很好理解 只要認真上課(或讀書)都可以讀起來,必須說這科基哥猜題真的超強der,考前都有特別提醒的遺贈稅法5-1條、新修的房屋稅法以及房地合一的重購退稅都考出來了。

但不知道為什麼分數不高,寫得太補習班感嗎,或是我有沒有寫到教授心頭的地方,沒有列點訂標題嗎?教授大人。

掌握每個稅的稅基、稅率、特別稅率等等,可以整理成重點來比較,稅捐稽徵法花了很多心力,但做完很有成就感!





3.土地登記實務

這科真的讓人又愛又恨的!

像是那種網路搶不到位置,只能下班要衝去卡現場位置,好不容易跑得氣喘吁吁到門口排隊,老闆出來笑笑地跟你說,「下次要早一點呦!抱歉了~」的日本料理店,但真的吃到後會覺得很值得。
 
讀土登跟實務比較相關,但真的超難讀耶,要背的很多很硬,可是也是只要你都有讀到、背到也好好寫出來,那就會有分數,這科背就對了,背背背!


記得這次考了複丈的關係人、複丈費,兩題跟信託有關的,看到直接大待三秒鐘,太狠了吧,原本準備是把破火主攻在,新修的地測201-3、土登155-1、155-2、155-3,還有土地登記的效力、跟34-1有關的土登97等等...。

複丈費真的沒辦法了,沒實務經驗的我只能送它分,其他的好險平常背書沒放過每個地方,把腦中所有有印象的都寫上去,都有掰到十幾分。

4.民法

後來決定跑去練習考古題,首宇的歷屆試題都是考前幾個月才出來,所以那個時候就先跑去練了:
經紀人<106年-111年>
地特三等+四等<103年-111年>
高普考<103年-112年>

練習時發現會有的解題,連我一個法律菜鳥都覺得怪怪的,不同補習班也會解的天差地遠,一個甲可以 一個甲不行之類的,還遇到過明明乙已經先過世,遺產還分給他?

大家千萬不要盲信,要思考,遇到不會的怪怪題目就問老師(善用資源)。

基哥之前在Q&A有分享他的讀法是,先不讀篇幅最多的債編,專攻親屬以及繼承再看物編的樣子,大家可以參考參考。

我是每個都讀(不敢賭),尤其是給付不能、給付遲延、給付不完全、物之瑕疵擔保責任...那邊,花超多時間把他弄的超熟,其實做歷屆下來會發現考的大概都是那些,打出來太多了 大家在讀的時候會懂的。

但民法還是我的最低分,唯一不及格的,只能拍拍我的胸口 我已經很棒了,從連題目都不知道問什麼,到可以寫出這些東西,考前心想拜託不要考遺囑啦,結果真的考出來,最後時間來不及就憑印象寫了,真正的怕什麼來甚麼。

5.國文

完全沒準備 語感是需要培養的,臨時看也沒用就把時間難去讀其他科,只佔10%,做自己吧!這個太主觀了。

四、增加記憶方法分享

(一)錄自己念的法條睡前聽

從開始讀書就開始堅持聽到考試前,在有一次寫歷屆試題寫法條時,尤其那些很長很難背的,腦中自動出現自己當初念的聲音跟語氣,有種當初種下的種子真的在腦中開出了花,邊寫邊笑,原來多少還是有用的,最好是語氣高昂或是怪一點,這樣才有記憶點。

(二)牆上貼想背的東西

在廁所貼了土稅一生一次、一生一屋、重購退稅的比較、門口貼土登41、抵費地抵價地比較,就會邊刷牙邊背 逼自己背完這段再漱口;衣櫃貼稅捐之核課、房屋稅免徵減徵不課徵,穿衣服的時候就邊背邊穿;關燈的地方貼土地法73-1,房門口是稅法的比較;書桌旁邊就是常考的重點,讀書抬頭就可以看一下,多少增加記憶。


(三)記得運動

運動的時候,也可以聽自己念的法條,不要覺得運動浪費時間,運動可以讓頭腦更清醒,曬曬太陽或是吹吹晚風,也讓自己放鬆不要一值那麼緊繃,一開始讀書只一直給自己壓力沒有出門,很常失眠、月經失調、也會想很多負面的東西,不一定要讓自己有喘口氣的時間。

五、親身建議

(一)不要讓別人知道你在考試

拜託如果可以,最好是直到上榜前都不要透漏,因為不會每個人都希望你好,一定會有人看笑話,或是給予你其他方面的壓力,當初只要發跟朋友出去玩或是吃飯的限時動態,一定會有人回:
「你考完了喔?不是在讀書?你怎麼一直玩?」
「不是在讀書嗎?怎麼這麼活躍?」
「感覺你沒心在讀書耶」

好想把他們一起打包送到月球。

(二)讀書一定要記時

一開始是用一個種樹的還有番茄to do,是因為首宇有開讀書會改用YPT,只要能記時都是好app。

尤其看到其他人都在讀書,自己就會不敢一直偷懶,也可以用時間來當作讀書的參考,剛開始準備的前6個月,
只能讀4個小時,慢慢的變成,每天逼自己一定要5個小時以上,考前一個月變成6-7小時以上。

直到考前一個禮拜,已經可以讀到10小時都覺得不夠,但時間不是讀書成果的絕對標準,但他可以讓你審視自己的專注時間,我想這多少都有正相關的。

(三)讀書計畫

我只有擬大方向,先看好總共有幾堂課幾個小時,幾號前要讀完哪一科,沒有到很細節小方向都很隨意,但會把每天上了什麼記下來,除非進度真的跟原訂計畫差太多,才會調整到連每一天要讀什麼都擬好是個P人,對於做計畫這件事真的不太擅長。


(四)迷惘怎麼辦

非常正常,我超迷網!

在讀書時,越讀下去真的會有一種「你知道的越多,知道的就越少」,邊讀邊覺得好惶恐,感覺怎麼都不夠,這些情緒大家都會有的,若真的怕自己讀不完,那更不能停下來,先讀下去才知道自己可以到哪裡。

也會自我懷疑「會不知道這些努力真的有用嗎?讀的會考嗎?」
有這些疑問時,先就身邊所選擇的教材讀下去,有問題就藉著資源問老師,會在邊讀的時候邊找到方向的。

偷偷分享一下,原本很有自信的覺得不是才四個科目嗎?我時間這麼多,讀下去一定是榜首啦,就寫一張【113年地政士榜首】貼在鏡子上,後來考前幾個月撕下來改【考上吧】。


(五)金魚腦怎麼辦

記得之前看老師說過:
「那些考上的學長姐都是全部都背起來才上場嗎」
「包括我考試也不敢說自己都準備好了」
「每個人都像漏勺,邊讀邊漏,考試就是比誰漏的少」

聽完這段話讓我增加了一點信心,原來不是只有我背了就忘,那我能做的就是在考前努力讓漏勺裝滿,也希望我漏勺裡裝的東西是考試所需要的。

一開始背法條是手寫,但手寫真的太浪費時間了,推薦大家用打的,時間加速很多,還可以看自己打的字數知道今天背多少了,聽鍵盤聲也很舒壓,但還是要記得抽時間出來練練寫字的手感。

(六)壓力怎麼辦

在考前兩天讀到壓力超大,很害怕快一整年的準備,沒辦法得到好結果,邊哭邊擦眼淚邊背法條,吸著鼻涕寫申論題邊碎念,但壓力有時候可以成為動力。

當你覺得都已經做得很好的時候,就拍拍自己的胸口,告訴自己「已經做到所有能做的」,相信自己吧,努力一定會有收穫!

筆記觀摩影片

成績單

113首宇地政士上榜學員蘇○潔

您可能還會想看: